精典案例

首页 > 精典案例

为什么说溶氧是水产养殖的最关键因素?缺氧的解决
浏览人数: 发布日期:【2019-06-13 09:43:22】
为什么说溶氧是水产养殖的最关键因素?缺氧的解决
 
1.溶解氧的重要性:氧是水产动物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,机体的代谢离不开氧。鱼、虾、蟹类靠鳃呼吸,把水中溶解的氧吸入体内,进入血液循环供机体代谢。水中溶解氧含量多少,不仅影响水产动物的摄食强度、消化率、生长速度,甚至直接关系到水产动物的生存。在溶解氧充足的水中,水产动物摄食旺盛、饵料利用率高、生长良好;若水产动物长期在溶解氧较低的水中生活,摄食强度减弱、饵料利用率降低、体质瘦弱、生长缓慢,容易感染病菌。所以,池中溶解氧含量不能以不浮头不死亡为标准。一般来说,水产动物在主要生长期内,溶解氧以5毫克/升以上为正常范围,溶解氧低于1毫克/升时,水产动物就会出现“浮头”现象,假如溶解氧含量在短时间内不增加(不及时解救)反而不断减少,水产动物就会因窒息而死亡。而水中溶解氧过饱和,每升水中超过12毫克时,气泡容易聚集在鱼体的体表或体内,又会导致水产动物育苗发生气泡病。
2.池塘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:
①溶解氧的80%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。②12%来源于风力和水体波动引起的自然增氧。③增氧机的增氧量占8%。
3.池水的耗氧量:浮游生物和底泥占75~80%,水产养殖动物占20~25%。
4.造成溶解氧不足的原因:
①养殖密度过大,投饵量增大。②浮游动物(枝角类、桡足类、水生昆虫等)大量繁殖。③阴雨天藻类光合作用不强。④天气突变引起的水层对流。⑤水质恶化引起的转水(倒藻)。⑥有机物的大量分解耗氧。⑦水位较深,增氧能力不足。⑧水温(氧气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)。
5.水体是否缺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:
①观察水色变化:通常水质恶化后根据溶氧从高至低的顺序,水色开始变清,逐渐由清变白,进而变红,最严重时变黑。氨氮、亚硝酸盐、硫化氢等有毒物质随着升高,这些有毒物质一般是养殖动物、浮游生物、底栖生物死亡后尸体分解产生的。
②观察水中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的活动状态:缺氧时,浮游动物常聚集在水体上层,枝角类常呈红色或白色。水蚯蚓、水生昆虫、野生鱼、虾、蟹、螺等底栖动物靠近池边,严重时不怕惊吓,甚至死亡。
③观察养殖动物摄食情况及活动状态:轻度缺氧,摄食减少,严重时停止摄食,逐渐“溜边”,甚至死亡;养殖动物聚集在增氧机旁边或进水口,出现顶水,晚间巡塘用手电筒照射时,鱼会出现 “哗啦”的躲避声,均证明严重缺氧。
④观察养殖动物摄食情况及活动状态:缺氧时底质发臭,水质变黑,开动增氧机,在下风头能闻到明显的异味。
⑤测定溶氧:水体正常溶氧最好保持在5毫克/升以上,低于3毫克/升则表现为缺氧症状。
缺氧浮头的急救方案:①开动增氧机并加注新水。②采取表层增氧与底层增氧相结合的方法,表层增氧可以用“池中春”、“及时雨”等,底层增氧每亩水深用“富氧”200g、“生态粒粒氧”200g进行增氧。
6.溶氧同氨氮、硫化氢、亚硝酸盐的关系:
如果水体中保持足够的溶氧,可抑制生成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,降低和转化有毒物质的含量,当死亡藻类、残饵、粪便、动物尸体等有机物腐烂后可生产氨和硫化氢,在溶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,将氨转化亚硝酸盐再转化为硝酸盐,硫化氢转化为硫酸盐,都会变成无毒产物被藻类光合作用吸收利用。相反如果溶氧不足的话会对水产养殖造成极大的危害。
7.溶氧量低的解决方案:
①开动增氧机并加注新水,每亩水深1米泼洒200ml“肥霸”培养藻类。
②每亩水深1米用500g“池中春”外泼,用“生态粒粒氧”或“富氧”200g干撒,缺氧严重时可加大用量。
③定期的每亩水深1米用“康洁底净”100g或“分解底改”250g,结合“及时雨”200g外泼用来氧化分解池底和水体的有机污染物。
④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缺氧,可用“蛛虫杀星”每亩水深1米20ml或“特效水蛛绝杀”50g
晴天早晨沿池边泼洒。
⑤定期用“超浓缩冻干EM菌粉”或“超浓缩冻干光合细菌”来分解水体有害物质,增加水体活力。